眼睛總是乾澀又疲勞?自癒關鍵恐在「它」!


 撰文者:橘貓妍究室  連奕筑 營養師

 

隨著科技進步與數位生活普及,現代人每日使用眼睛的時間幾乎是過去的兩倍以上。尤其對上班族的眼睛健康來說,從起床後盯著手機、工作時緊盯電腦、到晚上追劇滑平板,一整天幾乎都在接收螢幕強光的刺激。這樣的生活型態已然造成眼睛的負擔,越來越多人出現眼睛乾澀、視力模糊、眼壓升高等症狀,眼科診所大排長龍的景象也早已司空見慣,是近十年來浮現的一大隱憂。然而,除了用眼過度,其實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深深影響著眼睛的健康,那就是自律神經穩定與否一旦自律神經失調,會影響眼部的血液循環與淚液分泌,甚至連眨眼頻率也會下降,導致眼睛潤滑不足、疲勞感加劇。尤其副交感神經無法適時啟動,眼睛得不到足夠的放鬆與修復,長期下來更容易導致慢性眼壓偏高或視力退化等問題。因此,除了調整日常作息、減少3C產品的使用時間外,適時補充適合自己的保健品,協助調節自律神經功能,也是現代人維持眼部健康與身心平衡的重要關鍵。唯有從內而外全面調理,才能真正守護靈魂之窗,讓雙眼恢復清晰與舒適。

 


自律神經:眼睛保健的隱形舵手

自律神經是人體中調節「無需意識參與」的生理功能的神經網絡,包括心跳、血壓、體溫、胃腸蠕動、排尿功能,還有極為關鍵的眼部血流、淚液分泌與瞳孔調節

這套系統分為兩大主角: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。

         交感神經:白天工作時占據主導地位,讓身體保持警覺與專注。

         副交感神經:在夜晚或放鬆時發揮作用,幫助身體進入修復與休息模式。

這兩者如同翹翹板般動態平衡,一旦失衡,就會影響全身各器官,眼睛當然也不例外。

 


眼睛也會「神經質」?自律神經失調的視覺警訊

現代人長時間處在高壓、熬夜、生活作息不規律的狀態下,導致交感神經長期處於興奮狀態,副交感神經卻難以發揮作用。這樣的情況下,可能造成:

         眼睛血流量不足:視神經與眼球的供氧與養分下降。

         淚腺功能退化:淚液分泌量減少,乾眼症狀加重。

         睫狀肌緊繃:眼球無法有效調節遠近焦距,造成視覺模糊。

         眼壓升高:眼球內的「房水」負責維持正常眼壓;當隅角被阻塞,房水排不出去,眼壓升高就會增加青光眼風險。

特別是在長時間緊盯螢幕、壓力過大、缺乏睡眠的情況下,這些問題會更加明顯。因此,想改善眼睛不適,調節自律神經的平衡與修復視神經的能力,是不可或缺的環節。

 


從眨眼頻率看健康:來自自律神經的提醒

眨眼是眼睛的保護機制,能潤滑乾燥的眼球,也能幫助淚水分泌、掃除眼球表面的髒污,使眼球免於外來物的刺激。

正常人每分鐘會自然眨眼1520;無論你再怎麼努力靠意念控制,每分鐘仍至少會眨眼5次,這是因為有「自律神經」為你把關。因此,透過觀察自身的眨眼頻率與完整度,也是一種了解自律神經平衡狀態的簡易評估方式。

 

當自律神經失調時,眨眼頻率便可能出現異常

         眨眼頻率下降:特別在高專注、高壓力情境(如用電腦時),副交感神經無法正常介入,造成眼睛乾澀與灼熱感。

         眨眼不完全:眼瞼未完全閉合,角膜易受損。

         頻繁眨眼:則可能與焦慮、交感神經過度緊繃有關。

 


眼睛與神經的關鍵保養:從營養開始

除了適度放鬆與休息外,營養補給也同樣是保護視力與視神經的關鍵。以下這些營養素,對於維持眼睛健康與調節自律神經功能都有顯著幫助:

         維生素A維持視網膜感光細胞功能、預防夜盲與乾眼症。

         維生素B群(特別是B1B2B3B5B6B12):參與能量代謝與神經傳導,有助減少視神經疲勞並穩定自律神經系統。

         維生素C抗氧化營養素,能保護水晶體與視網膜免受紫外線傷害,減少白內障的風險。研究指出,若每日攝取250500毫克的維生素C,並持續10年以上,可降低罹患白內障的風險達7783%

         維生素E強效抗氧化劑,能減少自由基對視網膜與神經細胞的損傷。

         Omega-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(DHA/EPA:有助於視網膜結構穩定、減少發炎並保護神經功能。

         減少高糖與超加工食品的攝取:有助於降低神經系統的氧化壓力,避免糖化終產物(AGEs)對神經與視網膜造成傷害,同時也能減輕對自律神經的刺激與負擔。

適當補充上述營養素,並搭配均衡飲食與生活習慣,有助於穩定自律神經運作、減少視神經疲勞與退化風險,是維持眼睛與神經健康不可忽視的關鍵。

 


護眼必備!5個日常好習慣,守護視力不馬虎

想讓眼睛「看得長久」,從日常生活的細節做起,就是最有效的保養之道:

         睡眠要充足:視神經的修復發生於深度睡眠,建議睡眠時長達7小時。

         閱讀要有適當距離與光線:閱讀時與書本保持35公分距離,光線穩定柔和,避免螢幕光直射眼睛。

         使用3C產品要定時休息:建議每30分鐘起身走動、或看向遠方至少5分鐘,讓睫狀肌放鬆。

         看電視保持距離:距離應保持3公尺以上,並避免仰視或躺著觀看。

         多接觸自然光與戶外活動:日光能刺激視網膜分泌多巴胺,進而抑制眼軸伸長,降低近視風險;另一方面,戶外的遠距離視野能讓眼部肌肉放鬆,減少長時間、近距離用眼所造成的睫狀肌緊繃。

 


輕鬆一按,喚醒副交感神經,改善眼部循環

日本眼科醫師本部千博在其著作中分享:手指的指甲周圍密布著末梢神經,與自律神經的調節密切相關。透過按壓指甲四周,可直接刺激自律神經系統,特別是提升副交感神經的活性,有助於放鬆身心、降低血壓,並促進血液循環這個方法稱為【指甲邊緣按摩法】,簡單易學,隨時可做:

 

【指甲邊緣按摩法】

1.      按摩時只需用拇指和食指,搓揉按壓每根手指指甲邊緣即可,可強力按摩、或是忽強忽弱地搓揉,以刺激自律神經。

2.      拇指、食指和中指的指甲邊緣要各揉10秒。(補充說明:搓揉無名指會強化交感神經的作用,不揉也可以;想要取得交感與副交感間的整體平衡時,就要一起按摩。)

3.      小指的指甲邊緣建議要揉20秒,這個動作雙手都要做。

壓力過大或經常感到視覺疲勞的人,只要每天積極進行23次手指按摩,就有助於調節自律神經的平衡。不僅讓全身放鬆,還能促進眼部血液循環,進而改善乾澀、模糊、脹痛等不適症狀。

 


從神經到眼睛,守護靈魂之窗的無聲力量

營養師想提醒各位橘友:眼睛健康不再只是「表面的保養」,而是牽涉整體神經系統的協調與平衡。當你覺得眼睛疲勞、酸澀不適時,不妨反思自己的生活節奏:是否太過緊湊?是否壓力大卻無所察覺?睡眠是否足夠?如果這些問題存在,那麼依靠人工淚液或眼藥水並無法從根本解決。

學會關注自律神經、重啟副交感神經的作用,才是真正從源頭改善眼睛疲勞、延緩老化的關鍵。讓我們從現在起,養成用眼有度的生活習慣,搭配正確營養與自律神經的調節練習,讓靈魂之窗持續明亮、靈動吧!



作者簡介


連奕筑 Hana 營養師

  • 自律神經減脂專研
  • 自律神經健康管理師
  • 肥胖研究學會體重管理營養師
  • 國家高考營養師 營養字011096號
  • 保健食品工程師 證號 H-A-5066-2020
  • 腎臟專科營養師
  • 運動營養專家 L1+L2

了解更多自律神經減脂知識→橘貓妍究室
一手掌握最完整的健康資訊→加入Line官方帳號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不只能解渴,懂喝水來調節自律神經!

酒精 = 熱量炸彈?! 飲酒6大陷阱害你減肥失敗!

養成腸道「瘦瘦菌」,輕鬆對抗自腴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