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為疫情結束了?自律神經失調竟是「長新冠」後遺症!

撰文者:橘貓妍究室 連奕筑 營養師 你是否也發現,自從幾年前確診康復後,身體反而大小毛病不斷?容易疲憊、胸悶、頭暈、失眠、情緒低落、腦霧、記憶力下降……這些狀況都可能是「長新冠」的表現,而種種後遺症也與自律神經失調密切相關。但棘手的是 ⸺ 它不只短暫造成生活困擾,更可能對自律神經與免疫系統留下長期且深層的影響,使身心健康陷入惡性循環。如今面對疫情再起,外食族更需要守住健康防線,穩住體力、專注力與自癒力;透過飲食和營養素補充,選擇適合自己的保健品來強化自身對病毒的防禦力,同時穩定自律神經、改善睡眠品質,提升免疫功能。這一次,我們都應該「超前部署」,別再讓長新冠悄悄在體內留下隱形的傷痕! 病毒離開了,然後呢?新冠後遺症引發自律神經失調?! 新冠病毒帶來的風險,不僅是當下的感染與不適症狀,更在於病毒所引發的免疫過激反應(細胞激素風暴)會對多個系統與器官造成損傷。而 免疫系統更與自律神經密不可分,彼此相互調控 。 當疫情引發身心壓力,再加上病毒對神經與免疫系統的雙重破壞,就容易讓人處於「免疫失衡 + 自律神經失調」的狀態。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許多人即使確診已久,仍持續出現各種莫名不適 ⸺ 這些看似與呼吸道無關的小毛病,其實很可能正是「長新冠」( Long COVID )的一環喔。 自律神經失調者,更容易陷入「長新冠」困境! 令我們感到棘手的長新冠症狀,往往不是嚴重到立即住院,但卻長期影響著自己與家人的生活品質,例如 久咳、失眠、慢性疲勞、頭痛、注意力不集中、肌肉痠痛、焦慮、憂鬱等等,皆與自律神經功能紊亂息息相關。 人體所有器官與系統的正常運作,包括心跳、呼吸、消化、血液循環與免疫防禦等都仰賴自律神經的精密調控。 當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失去協調,就如同指揮系統出現故障,身體各部位便可能陸續出現異常:哪裡失衡,哪裡就會出現警鈴大作。 對於 本來就有自律神經失調的人而言,身體狀況如履薄冰,稍有風吹草動,身體潛藏的「暗礁」就一一浮現。 若未能及時調節,不僅可能引發更多複雜症狀,還會進一步拖累體能、代謝與情緒狀態。 在這人人「聞疫色變」的非常時期,自律神經與免疫系統更是密不可分,兩者彼此牽動、互為支援。若能 調節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的運作,彷彿為身體注入源源不絕的活水,補強了免疫防線...